昨夜批踢踢樂摸板一篇文章的出現讓許多聲音從四面八方鑽了出來,
原本想說拿張椅子坐著看結果雞排珍奶還沒買好又開始嘴砲的毛病。

個性是想到啥說啥的那種所以或許會沒啥頭緒不過這裡是我的板管我怎麼講。

算是在最早的一波精靈三熱潮接觸到那台小相機,
不過在一次興高采烈的各種拍攝嘗試之後就沒再碰過了。

原因很多像是觀景窗或是過於電子,
但最重要的是沒啥「拍照」的感覺,
不好意思個人非常喜歡過片時候的齒輪聲。 ( 純粹個人喜好 )

原文有提到,
或許高額的底片價與沖洗費是讓許多人卻步LOMO的原因,
自己也曾因為買底片沖底片餓了好幾餐甚至拿把妹的錢先拿去墊。

只是我的想法是,
更多人把 LOMO 的涵義給誇張化了。

同意原文說的,
Lomo 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樂趣、是一種藝術風格。

也非常認同某篇回文裡言之「拍照開心最重要」,
因為自己就是享受在快樂的拍照、拍照很開心的感覺裡。

只是回頭看看精華區裡的十大金條:

一、無論走到哪,隨身吊著你的樂摸機。
二、二十四小時都別讓它休息。
三、樂摸機不該搞亂你的生活,它是你生活的一部份。
四、貼近你的好攝對象,越近越好!
五、停止思考,攝就對了。
六、快!
七、別管拍攝過程。
八、別管拍到什麼。
九、從腳攝到頭。
十、管他的樂摸十大玩機金條!

這樣的守則會讓許許多多沒碰過拍照 ( 要說是攝影也可以 ) 的人,
會被第五到九條誤導,
甚至認為是踏進拍照這個圈子最快的途徑,
因為根本不需要任何技巧可言,
但是重點是跳脫所有規則的第十條。

儘管 LOMO 是種很隨性的態度,
但是許多高手拍出來的照片為何能夠讓你佩服,
肯定還是經過許多的「嘗試」與「思考」,
而且還是存在著太多技巧在裡面,
這些技巧跟俗稱的攝影也有著絕對的關連性。

看到人家拿怎樣的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很漂亮就馬上跟著買,
這跟看到網拍正妹模特兒身上的衣服覺得很好看就馬上下標的道理一樣。

覺得人家正沖負出來的照片很漂亮為何自己的這麼鳥,
這又關係到哪種底片用怎樣濃度的藥水去沖,
然後底片掃描機的廠牌跟掃描設定都有很大的關係。

對於自己手邊器材或是底片的瞭解與熟悉程度我想是很重要的因素,
儘管只是一台幾百塊的傻瓜相機也是一樣。

而當身邊出現不必透過底片就可以拍出特殊風格的數位相機,
想必一定會造成許多對於拍照只處於瞻望階段使用者的跟進。

這點我覺得沒啥不好,
純粹看個人對於拍照的看法是如何定位罷了。

覺得能夠記錄生活週遭的每件事物是很棒的出發點,
因為自己也是這樣的心態,
完全沒有要去批評哪些純粹拍下生活週遭事物的照片,
我自己也很喜歡拍這種照片。

單純看不過去的,
是太多太多人盲目的陷入 LOMO 這個圈子的迷失。

覺得 LOMO 照片一定要有暗角,
覺得 LOMO 照片一定要很鮮豔,
覺得 LOMO 照片一定要有色偏,
覺得 LOMO 照片一定要用所謂的 LOMO 相機拍 ..................

看過太多人因為拍出來的東西沒有達到上面的條件就否定 LOMO 照片。

既然覺得 LOMO 是一種態度那又為何一定要用這些相機去拍,
個人認為,SLR、DC、DSLR都可以用 LOMO 的「方式」去拍。

既然 LOMO 照片會如此吸引人一定有它的原因,
但這些原因絕非是構成 LOMO 照片的必要因素。

交叉沖洗 ( 正沖負、負沖正 ) 常會給人驚喜,
但是在嘗試沖洗的過程多做點記錄也可以大概抓住一些規則。

重複曝光如果多花點時間去思考兩張以上組合起來的影像能說的故事,
是不是能夠將這張照片的價值連帶做了加分的效果,
尤其是這張照片對你來說意義重大的話那將更是不凡。

例子太多講不完但覺得重點只有一個:
「無論任何相機,按下快門的瞬間不要感到心虛」

幹,我又亂噴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 Nyuko Ch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